首页 > 文化 >

小巷深处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23-06-11 11:42:58来源: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精选

  《历史深处的民国》是一本由江城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08.00,页数:9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一):晚清,北洋,民国

  历史深处的民国,抛开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深入的去看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从晚清,北洋到民国,每个时期都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大义为了中华民族而奋斗着,正是这些人的努力,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特别是北洋的军阀们,不是教科书中的腐朽,到了民族危亡之时不向日本妥协,抗日将领誓死抗争,一寸山河一寸血,面对压迫,唯有反抗。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二):作者的逻辑是有问题的

  

如果一个一直在努力他就一定是英雄吗?“ 一个连续奋斗近四十年、从英姿勃发的青年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言放弃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

书中尽是一些口号类的语言,于叙事无补,煽动情绪倒是吧好手!比如说:“ 一切皆成过眼烟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而且我感觉作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愿你我有生之年,再见中国君临天下。 ”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三):边读边写,读读写写

  第一部(晚清)看完了,袁世凯才是大主角,汪精卫不但是花美男,原来也是热血青年且坐怀不乱。内容和电视剧《走向共和》基本一致,慈禧也好,确实有错,却从不是一无所能。李鸿章也罢,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时局所困。

看过这些,也不得不同意作者一开篇就提到的一句话:历史就是个任人涂抹的小姑娘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四):如果可以,我想一口气读完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五):民国历史的白描

  从2011年在天涯上发现该作者的连载,就料到这本书要红。 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一个软件工程师,一个低调到网上搜不到更多资料的人,所以说,只要热爱,生活真的是不负有心人和勤劳人。

  非常不错的一部书,厚厚三本,全面覆盖1840到1945的历史和人物,第一部写得最好,因为是晚清,所以作者比较放得开,定调幽默风趣,最开始写袁世凯时,可能是有点担心被教科书洗脑了的读者,小心翼翼带着点贬义,后面慢慢才铺开……第二部和第三部则严肃好多。

  这是一个混乱不堪,但又让人叹息的百年。袁世凯倾力追求君主立宪(抛开晚节),段祺瑞想武力统一中国,吴佩孚实力凸显时亦想过武力统一,蒋介石更是坚持北伐一统……然而,派系的斗争真是无穷无尽,内讧是永远的主题,他们都没能逃过…

  不单是时事造英雄,其实,某些关键人物的关键时刻还真的能左右历史走向…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六):历史背后看不见的手

  这本书真的写的挺好的! 三部曲, 第一部晚清是思想的萌芽。盛极而衰,从康乾盛世掉下来的清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国外已经进入工业时代,我们还在农业时代苦苦挣扎。哪怕是有一些仁人志士,但是苦于版图太大!是改良还是君主立宪,或者是民主共和呢?不同立场的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谁能独占鳌头呢? 第二部共和,是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登上了历史舞台。军队是一把利器!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信奉“军国主义”开始到处侵占别国领土。国内军阀也是,直系、皖系、奉系、冯玉祥、阎锡山、陈炯明等开始粉墨登场。背后都是“权与利”的博弈,一直到“东北易帜”,北洋军阀时代退出。 开启蒋介石时代。 第三部重生,是国人的耻辱达到顶点,也是国人爱国之情觉醒,抗日战争统一战线达到顶峰。历史都是有其发展的规律。亚当.斯密觉得“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背后其实是“人性”。历史背后也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这手也是“人性”。人对“权、利、安全、归属、社交、梦想”等的追求。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一颗颗至死不渝或者缴械投降的心!人名如过江之鲫在脑海中略过,但是历史没有遗忘他们、历史没有原谅他们、历史没有随着时间埋葬!

  历史记住了他们,他们的奋起抵抗、他们的为国疾呼、他们的卖国求荣!人在做,天在看,历史在记载!

  民国这段历史,我是相对比较空白的,这次读完后,心潮澎湃,但是也不敢贸然点评,等再读两本再写吧!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七):通俗易懂的民国史

  自打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以来,似乎给了很多作者灵感,模仿的人越来越多,汉朝,唐朝,宋朝,清朝的历史层出不穷,而这本民国史应该说是此类文风的通俗历史读物里继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最成功的一本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与其他那些照猫画虎的作品不同,本书虽然也采用了通俗的写作笔法,但叙事的思路和方式与明朝那些事儿并不完全相同,作者通过有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切入,最终形成一个连续的时间脉络使读者对整个民国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作者叙述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过程中,很多事件中我们本来一知半解的部分得以完善,很多我们之前带有一定偏见的人物形象逐步丰满,如袁世凯,汪精卫,蒋委员长等。读完之后,感觉民国是一个混乱但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年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我个人认为都是在民国时期,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一个是五四运动,一个是抗日战争,这两件事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我们的国家历史很悠久,但从封建一路走来却始终未形成民族国家,与列强在18-19世纪先后形成民族国家相比,我们晚了许多。而从封建统治过度到一个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国家,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时间也同样要远远长于那些封建历史不如我们悠久的国家,这个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读完本书后,我看到了民国初期的尝试,民国中期的挣扎以及民国后期的崩溃,无论怎样,民国是一个探索求变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以及文化的自信,我相信作者想写但又不敢写的历史也将浮出水面,我们的民族终究会趋于文明趋于理性,我们有能力也有勇气面对全部真实的历史。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八):历史哪有对错,能无愧于心就好了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九):你有所不知的民国

  民国不远,但印象里很模糊,除了几个响当当的人名,其他似乎都藏在历史深处的迷雾中。

  不过民国不应该被遗忘,辛亥革命真的像教科书说的那么顺利吗?

  不是,其实当时差错百出,大家都是慌里慌张地就进入了民国时代;

  国共两党天生就看不对眼吗?

  不是,其实国共还是有蜜月期的;

  段祺瑞是个只是个屠杀学生的大军阀?

  不是,他有着极其自律的一面,在乌烟瘴气的军阀年代,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民国是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江山代有豪杰出。这个民国,既有内忧,又有外患,而且是亡国的危险。我们今天看到亡国,干巴巴的两个字眼,但是那一时代的人,亡国是耳边轰鸣的防空警报,是身后的断壁残垣,是怀里刚刚死去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帅,独处时失去控制的哭嚎。八年抗战,或者说,十三年抗战,无数个如你,入我,如每一个拥有生命黄金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共赴战场,为我们这个积弱不堪的国家,去抵抗,去争取民族的一线生机。他们应该被铭记。

  我们远远谈不上忘记,因为我们从未知晓。我们看那些抗战神剧,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全把想象力放在怎么意淫当年中华民族如何神勇。如果当年日寇那么无知无能,我们还要和他们打八年,那么是否显得我们更像个失败者,如此对手还要纠缠那么久。

  你也许不知道,淞沪会战,一个满装满员的师,拉上去打一天就没了,

  你也许不知道,那时要靠炸开花园口大坝淹死无数同胞来阻挡敌人推进;

  你也许不知道,其实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国共双方当时都很诧异。

  那一个民国,你有所不知,那一个民国,应该被铭记。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十):风雨漂泊中的伫立

  近期一直读晚清,两个月时间从《沉默的甲午》到《历史深处民国》,在我们的历史课本里,这段时间堪称中华民族最不堪最屈辱的黑暗时刻,其实再去样深处扒,站在当局者的后面去看,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去翻盘,只不过为时已晚,譬如甲午海战,即使当初购买了吉野号,补齐了曲射炮,碍于当时时局的政治体制,最后走到失败一步也是必然。至于后面爆发革命,也是全民共心向共和的必然,至于袁世凯与孙中山之间的博弈,更像是实干家与理想家之间的对撞,事实证明,还是袁领导的北洋政府,开创了那个欣欣向荣的民国,以及向世人展示了其高超的外交手段,让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扼杀摇篮。只不过袁走错了一些路,终归没能在历史光辉有属于自己的一页。 而后几十年的军阀混战,直至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以及中华儿女的气节与信念,终于扬眉吐气一番。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最铮铮铁骨的,恰恰是袁领导的北洋系,以及后来蒋培养的黄埔系。反而那个时候的革命系譬如汪精卫最后都卖了国,值得玩味。 《民国深处》讲述的是那个年代的政治军事,大概吴晓波的《激荡一百年》可以作为姊妹篇,那里描写的是民国的经济。总之,民国是一段很有意思蓬勃向上,也是大师倍出的年代,尽管飘摇,但是国民的聪颖智慧勤劳,依旧在世界的舞台,表演着自己独有的风格。 最后此书结尾,轻描淡写地写了几句内战,总结来说,成就自己的不仅仅是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而且你的对手在关键时刻总犯错,内部的倾轧胜于外部的干扰,最后只得以桃之夭夭。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